琉璃工房的发展愿景,是在当代国际社会,建立一个华人文化品牌。
一九八七年创业,由七个来自电影的工作班底,对于今天所谓的「中国脱腊铸造法」,也就是一般国际惯称的「Pate-de-Verre」,「Cire-Perdue」,在一无所知的「零经验」的情况下,以创业董事长杨惠姗个人毕生积蓄,近七千五百万元新台币的庞大投资,从黑暗中摸索建立了今天整个华人世界「中国琉璃」崭新的新世纪。
琉璃工房由原来的七个创业伙伴,发展成今天--包含淡水工作室、上海工作室等两个工作室;以及香港、新加坡公司四个公司,共计四十五个直营艺廊的规模,是亚洲最大的以脱腊铸造法为产业的水晶玻璃制造团体。
然而,对于琉璃工房企业思考核心,始终相信,不重视思想,不注入情感,技法和材质的价值,永远只能停留在技法和材质的层面。因此,琉璃工房有意地把「水晶玻璃」的一般性名称,正式定义为「琉璃」的名称,沿用了中国汉代以来对玻璃的称呼,除了强调对思想和情感的自我定义和期许,更强调了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琉璃工房相信,「玻璃是一种材质,而琉璃是一种思想,一种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