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吸收外资也将进入调整时期,未来两三年我国吸引外资将保持中低速增长态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我国将进入资本加速输出阶段,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比例也会达到一个更平衡的状态。
“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中国国家领导人此前在多个国际重要场合对中国利用外资政策的阐述,不仅表明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同时也释放出欢迎外商投资的强烈信号。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世界经济整体疲弱、全球跨境投资持续下降的背景下,今年前11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仍增长7.9%,体现出我国吸引外资魅力不减。
业内专家表示,综合来看,我国在国际上的引资优势依然明显,预计明年吸收外资将呈稳中有升态势。随着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将更加注重质量,外商投资行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比例也将更加平衡。
引资优势仍在
今年以来,一些跨国企业对中国业务进行调整,在某些传统制造业领域出现减资、撤资现象,引发了业内对中国引资魅力减弱的担忧。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是否不再需要外资的质疑声也开始出现。“在吸引外资方面,我国在劳动力、基础设施方面的传统优势仍然存在,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有一些新优势,比如开放力度不断加大、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等。综合来看,我国在国际上的引资优势依然明显。”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副主任郝红梅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唐文弘此前也介绍说,总体来看,外资是有进有出,进大于出,所谓的“外资撤离潮”并不存在。商务部数据显示,主要国家及地区对华投资总体保持稳定。今年前11个月,来自东盟、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我国香港、澳门地区投资分别增长13.1%、6.9%、16.2%、11.1%和55%。此外,外商投资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在全国总量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达到61%。
对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华投资下降的原因,郝红梅分析指出,一是发达国家自身经济增长放缓,使得其国内企业跨国投资的能力和意愿受到影响。二是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的优势在服务业领域,而我国服务业开放才刚刚开始,逐步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她补充指出,如果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能达成,将对双边投资起到促进作用。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
郝红梅预计,我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吸收外资也将进入调整时期,未来两三年我国吸引外资将保持中低速增长态势。她还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我国将进入资本加速输出阶段,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比例也会达到一个更平衡的状态。
对于当前外商对向中国投资充满信心的原因,业内专家表示,除了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外,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鼓励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政策利好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据了解,在今年年初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投资法》(草案)中,我国取消了此前外资法规定的外资投资逐案审批的管理体制,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大幅减少限制性措施;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四大自由贸易试验区基本建立了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今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也提出,要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郝红梅认为,不断完善投资环境将是我国吸引外资的长期任务。她建议,东部地区投资环境建设的重点是提升综合竞争优势,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制造业的高端环节和先进的现代服务业项目。中西部地区则还要在基础设施、产业配套如教育以及医疗等服务方面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