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球资讯 » 财经资讯 » 正文

李克强首次访英:经贸成双方关系“稳定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金融界网站综合  浏览次数:665
核心提示:在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6日起对英国进行访问,这是两个国家在新形势下的又一次重要握手。

 

  这其中,最为广受关注的自然是经贸的合作。事实上,半个多世纪以来,中英之间延绵不绝的商业来往,点滴夯实着两国深层次的接纳基础和信任基础,及至今天贸易伙伴关系依旧。

  在全球一体化深入的背景下,双方的合作如何更有含金量?怎样发挥经贸的“稳定器”作用?总理欧洲行,结果令人期待。

  自6月16日起,李克强首次以国务院总理身份访问英国。访问前夕,他在英国《泰晤士报》上撰文,题为《中英正走在共赢的道路上》。

  在这篇文章中,李克强表示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是正常现象,并不存在问题,他认为今年中国有信心实现7.5%的GDP增速目标,并称政府已经准备好调整政策来确保达成这一目标。他还提到,此次访英目的有三:其一为探讨多领域纵深合作以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其二为展示真实的中国、消弭误解减轻疑虑;其三为借鉴英国的观点和经验。

  双方互补性合作空间大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当地时间16日下午乘专机抵达伦敦希思罗机场,开始对英国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李克强将会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同卡梅伦首相举行中英总理年度会晤,向英国智库发表演讲,出席中英全球经济圆桌会和中英金融论坛等活动并会见两国工商等各界人士。

  据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的消息,李克强此次出访英国期间,双方将签署40多个政府间协议和商业协议,涉及能源、投资、文教、高科技、金融等诸多领域,总金额约为300多亿美元,为历年之最。

  李克强表示,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巨额外汇储备、充分竞争的制造业,英国有强大的经济、充满活力的金融业、高科技,并在全球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上是领跑者。他认为,两国经济互补,有很多领域可以合作。

  “我们希望两国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除此之外在研究、教育和文化上多一些对外交流。”李克强说,期望达成一系列双赢合约。

  外交部副部长王超表示,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中英之间建立了中国和欧盟国家间最为完备的高层交往机制,包括中英总理年度会晤、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中英战略对话、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等机制。两国关系基础好,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

  商务部副部长高燕介绍说,经贸合作一直是中英关系的 “压舱石”和“稳定器”,在构建健康稳定的中英关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目前英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实际投资来源地和中国海外投资主要目的国。2013年,中英双边贸易额达700亿美元。

  释放中国经济增长稳定信号

  在这篇署名文章中,李克强分享了他对中国发展的看法。

  他说,虽然中国在发展中实现了“量的飞跃”,但对于达到发展目标来说还有距离。

  李克强列出了中国在城镇化发展中的三个紧迫性任务:帮助东部地区1亿农民享有城镇居民身份;使1亿中西部农民适应成为城镇居民;为1亿住在较差的城区的人们提供保障性住房。

  他说,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探索依然是长期和艰难的。“作为总理,我的优先级最高的任务是通过城镇化和工业化继续实现现代化。”

  而中国经济的增长需要一个适当的增速。“7.5%的年增速目标比过去要低,但属于正常。”李克强说。

  “尽管有相当大的下行压力,但中国经济处在稳步发展的路上。”李克强表示,“我们将做好提前预期,必要的时候作温和调整。我们对克服各种困难做好了充分准备。我们对今年达到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很有信心。”

  李克强还提到,改革和对外开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我们需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道路,并更大程度地对外开放。”

  他还承诺鼓励私营部门发展,对侵犯知识产权、环境污染和不公平竞争施以更严格的处罚。

  “这将为外来投资者带来同样水准的营商环境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像他们的中国同仁一样。”李克强说。(每日经济新闻

  在中英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6日起对英国进行访问。近年来,中英两国经贸合作 “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年前5个月,两国进出口额高达302.3亿美元,同比增长22.2%。

  此次访问对中英两国经贸关系会带来何种影响?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

  升级合作是系统工程

  NBD:您认为李克强总理此次访问英国,对于促进双边经贸合作有哪些意义?

  白明:中英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需要一个更为广泛、高效、开放的合作模式。从访问的行程来看,李克强总理此次访英有助于打造中英经贸合作的升级版。

  在两国过往的合作中,中英两国产业存在很大互补性。一方面,英国作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对我国存在资本和技术优势;另一方面,中国对英出口始终以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在中英经贸合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高大上”的项目。

  中英两国经贸合作升级版不该仅限于合作规模大小与合作领域宽窄,还应该看合作的“含金量”。从过去几年中英贸易数据可以看出,两国双边贸易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因为调整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落在每一个项目上。只有项目体现出“高大上”,中英经贸合作升级版才能够基础牢固。

  NBD:两国在经贸合作中还面临哪些障碍?

  白明:贸易中的小摩擦不可避免。从近几年情况来看,我们在欧元区国家的障碍要多一些。英国是欧盟成员,当欧元区国家有对华贸易保护时,英国经常被牵连其中。李克强总理访问英国,可以通过疏通高层对话,给英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增加英国社会对华好感。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全面产业升级,鼓励精密设备、生物科技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而我国很多新兴产业,在英国都有着多年的发展历史和成熟的技术,随着国内这些产业的发展,将来很有可能与英国发生贸易摩擦。

  NBD:在您看来,我们该如何避免这样的摩擦发生?

  白明:目前我国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很快,在未来几年里,一些产业可能和英国的优势领域发生重合,很有可能产生竞争关系。要避免可能的贸易摩擦,就应该通过合作,做到未雨绸缪。

  越是高端的项目,对接难度会越高,利益诉求会更加复杂。不同于传统贸易中简单的财货交易,在今后的双边经贸发展中,竞争和合作将会越来越多地交织在一起。对于一些超过商业领域的问题,就需要更高级别的对话来解决。这一次李克强总理访问英国,就是从国家领导人的层面,为中英经贸合作撑起一片空间,通过商务外交的方式,解决民间外交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说,中英经贸合作升级版是项系统工程。

  两国在扩大合作的过程中,先将蛋糕做大,通过规模效应压低成本,提高利益,在此基础上讨论分蛋糕的问题。

  现在,不仅英国有技术优势,我们的技术发展也很快。以此次访问中备受关注的高铁项目为例,中国的高铁物美价廉,如果达成合作完全是共赢的关系。

  中英合作提供范例

  NBD:您认为加强中英经贸合作是否具有示范效应?

  白明:英国是一个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与英国的成功合作,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范例,。比如通讯领域,美国对于中兴和华为在美发展设置了诸多障碍,但英国却非常欢迎中国企业进入。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可以向其他国家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中国企业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和我们合作可以互利共赢。

  NBD:在合作过程中,我们的企业该如何保护我方利益?

  白明:合作也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双方代价正确配比。

  这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在对外合作中的话语权不断提高,而英国因为受制于金融危机,可以谈判的空间并不大。对于一些存在“保质期”的技术,英国也很希望可以在自己仍处在领先地位时与中国取得合作。

  NBD:总理此次访问英国,外界对伦敦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非常关注。有学者认为之前的措施步子太小,您怎么看?

  白明:我认为伦敦在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这件事上,采取的是“先上马后备鞍”的策略,也就是抢占先机,将人民币海外交易的各种硬件软件都配齐了。尽管目前人民币的境外业务量还很小,但国际社会普遍看好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随着人民币业务的增长,伦敦就占据了先发制人的优势。

  而且,伦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和巴黎、法兰克福等地相比本身就具备优势。和中国香港特区相比,伦敦又占据地利,更方便服务快速增长中的中欧贸易和双边投资。

  英国石油公司(BP)6月17日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签署一项为期20年、总值118亿英镑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正在英国访问的中国总理李克强与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英国外交部共同见证了该协议签约仪式。这也是当天李克强总理率领中国企业家代表团在伦敦掀起一阵商贸“中国风”的缩影。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当天上午在温莎城堡会见李克强夫妇,随后李克强在唐宁街10号首相府与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峰会,并在外交部出席上述协议的签约仪式。

  17日下午,中英两国总理举行联合记者会,宣布共签署了26项经贸合作协议。

  在当天下午召开的中英总理联合记者会上公布的重要内容还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就在英国贷款支持中国企业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与英国金融业游说组织TheCityUK签署谅解备忘录。

  英国首相卡梅伦称,英国已成为中国对欧投资最热门的目的地,过去18个月进入英国的中国投资超过了过去三十年的总和。

  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尚未签约

  根据协议,BP向中海油提供的液化天然气将被输送到中国东南部地区。当天中英之间还签署了涵盖医药研发合作、金融、教育、文化等多项经贸协议及政府间合作备忘录,但并不包括此前备受期待的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

  上述核电项目是英国二十年来首个新建核电站,规划为两个反应堆,由中法合作在英国萨默塞特郡建设,预算高达140亿英镑,法国电力集团(EDF)牵头,中国广核集团(CGN)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CNNC)预计联合占30%-40%的股份,法国核电巨头阿海珐集团(Areva)占10%股份,建成后各方共同运营35年。

  由于该项目涉及的股权转让等问题庞杂,谈判短期内难以完成,而且欧洲监管机构还在调查英国政府给予该项目的核能补贴协议是否违反了欧盟政府援助规则,令协议进展受阻。

  有接近合作双方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未来该项目若能合作成功,英国的下一个民用核电项目中,拥有资金、建设优势和运营经验的中方将有望作为牵头方。

  能源方面达成的另一项重头协议是荷兰皇家壳牌与中海油结为全球合作伙伴,此前这两家公司已签署三份开发南中国海莺歌海盆地的产量分成协议。此外,壳牌还与中石油合作在中国开发页岩气。

  预计在本周三的能源论坛上,中英双方还将签署一系列能源方面的合作协议,包括在明年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前签署一份气候变化协议的备忘录。

  作为跟随李总理出访的企业家代表团的一部分,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会长张钰晶带领的中国投资贸易促进团17日在伦敦出席由英中贸易协会(CBBC)主办的中英经贸合作论坛。

  张钰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称,此次组团来访的共有78家企业180多位企业家,以私营企业为主,行业涉及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能源建筑、节能电子、汽车、航空航天、船舶、贸易地产、服装纺织等广泛领域,他们期望通过此行扩大或开拓英国市场。

  中英之间当天达成的协议还包括中国知名白酒品牌的出口,但并不包括此前英国媒体披露的解除英国牛羊肉对中国出口禁令,英国政府试图积极推动解除该项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疯牛病”爆发导致的禁令,推动年出口价值上亿英镑的对华相关农产品(行情,问诊)出口。

  中资全面挺进伦敦:中民投拟15亿美元基金

  在投资领域,今年5月注册成立的中国民生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在伦敦设立欧洲总部,成立15亿美元的投资基金,投资于金融服务、科技、近海工程和绿色能源等项目。

  总部位于上海的欧擎集团(Nord Engine)则准备今年晚些时候在英国开设其首家海外运营机构,并安排多达1.5亿英镑资金,针对英国快速增长的高科技公司、尤其是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中小企业开展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从权威渠道获悉:作为推动伦敦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最新举措,中国建设银行(行情,问诊)可能会成为伦敦的人民币清算行。这是建行首次在海外拿到清算行资格,此前拥有人民币海外清算行资格的只有中国银行(行情,问诊)和加入这项竞争不久的工行。

  17日当天,中国银行也与伦敦证券交易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及伦敦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建设,并为中国企业赴英国及欧洲上市、发债和进行金融衍生品交易提供便利。

  伦敦证券交易所还和中国农业银行(行情,问诊)签署了另一项合作协议,共同协助中国企业通过伦敦证券市场筹措资金。

  李克强当地时间17日晚些时候还会出席中英全球经济圆桌会及英中贸易协会主办的欢迎晚宴。李克强18日上午将在金融城市长官邸发表演讲,英国各方对此都非常期待,因他在行前特别撰文称,此次访英除了加强中英经济合作,还希望向英国呈现“真正的中国”,改善对中国的“误解和疑虑”,舒缓两国过往在政治上的分歧。

  18日当天,李克强还将与英国下议院议长会面。19日将乘机离开英国,前往希腊访问。

  英国全面简化对华签证

  实际上就在李克强抵达伦敦的当晚,英国就开始释放一系列“善意”,来为两国领导人会面创造良好氛围。英国内政部6月16日晚宣布,英国将从今年8月起面向中国游客推出新的24小时“特别优先”签证服务。另外,自今年秋季起,中国游客可以使用爱尔兰游客签证前往英国,无需再单独申请英国签证。此前爱尔兰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开始允许中国游客仅凭英国签证到访爱尔兰,这项政策被延续至今。

  去年10月英国财相奥斯本到访中国时,曾宣布对中国商界领袖提供24小时“特别优先”签证服务,并允许一些指定的中国旅游代理公司使用单一的欧盟申根签证申请表申请英国签证。英国内政部在周一的记者会上称,该试点方案收到了旅游经营者的积极反馈,将扩展至所有申请来英的中国游客。内政部还称正积极与申根国家探讨签证安排,以使中国游客前往英国更容易。

  去年中国赴英游客数量增长高达40%,内政大臣称跟签证政策改善相关。

  尽管英国在中国设了12个签证申请中心,数量超过任何其它国家,但中国游客每次申请英国签证都必须前往签证中心提取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而且签证等候时间长达15个工作日。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在上周五的记者会上也称,英国现行的签证限制削弱了英国吸引更多外来投资和人才的能力。

  [ 李克强在抵达伦敦的前夕于英国《泰晤士报》上发表署名文章“中英正走在共赢的道路上”。 ]

  [ 其中,李克强在文章提出其此次出访的三重目的:第一,探讨加深多领域的合作的途径,促进两国经济增长;第二,向英国展示真正的中国,从而改变误解并消除顾虑;第三,借鉴英国的观点和经验。 ]

  6月1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繁忙的访英行程从会晤88岁高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开始。

  身着印有青花瓷蓝白花连衣裙的女王精神矍铄,她在温莎城堡满面笑容地迎接了李克强的到访。这一次不寻常的见面,可见英国人对中国力量和投资非同一般的热情和重视。

  此后,英国首相卡梅伦为到访的李克强总理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在首相府一层内阁会议室内,两位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举行会谈。

  李克强在抵达伦敦前夕于英国《泰晤士报》上发表署名文章“中英正走在共赢的道路上”称,他此次英国之行,目的有三:其一,与英方共商如何深化合作,以促进两国经济增长;其二,展示一个“真正的中国”,消除歧见和疑虑;其三,学习英国的经验。

  180亿英镑的经贸合作

  “这次李克强总理的访问,正逢双边贸易达到历史新高的时刻。”英国首相府唐宁街10号表示。事实上,此次访问是中国新一届领导人首次访问英国,更有意义的是,李克强总理访问期间将签署的经济合作和投资项目的金额也将破纪录地高达180亿英镑(约合300亿美元),涵盖能源、金融、高科技、基础设施等重要而广泛的领域。

  “我认为英国首相和中国总理会晤的意义在于给人们带来信心,让人们相信中英两国之间可以进行正常的经贸往来,寻找机会打开大门来切实推进双方的投资。”英国政府地方经济增长部部长克利斯·霍普金斯(Kris Hopkins)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伦敦金融城政策和发展主席包默凯(Mark Boleat)也在第一时间对中英两国领导人的会晤寄予厚望,“伦敦金融城对巩固中英两国长期友好的战略伙伴关系的会晤表示欢迎,并期待双方对共同关心的问题,包括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发展人民币市场等方面的商讨取得进展。”

  李克强在署名文章中还向世界表达了对实现中国增长预期目标的信心:“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是正常现象,并不存在问题。今年中国有信心实现7.5%的GDP增速目标,并表示政府已经准备调整政策,以确保政策可以发挥作用。”

  近年来,中国企业对英国的投资出现“井喷”。按照中国驻英大使馆商务参赞周晓明的数据,仅仅是2013年至今,中国在英国的投资就超过100亿英镑。无论是在英国的特别经济区,还是在伦敦的旧区改造地区,或者是具有历史性的建筑或地产项目,都可以看到中国企业的身影;无论是伦敦街上跑的出租车,还是英国人早餐桌上的麦片,或者是30%英国人的饮用水,都有中国资金的直接投入。

  简化签证手续

  就在李克强访英前一天,就有消息称,伦敦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又有重大推进,中国建设银行(行情,问诊)伦敦分行,被指定为首家在英国的人民币清算银行。《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向金融界知情人士确认了该消息。不过,该消息有待官方确认。

  同时,中国银行(行情,问诊)在17日当天也宣布了与伦敦证券交易所签署双方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的战略合作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有助于伦敦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建设,并为中国企业赴英和欧洲上市、发债和进行金融衍生品交易提供便利”。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本次李克强访英期间签署的中英经济合作项目涉及领域广泛。根据英国首相府消息,中国将解除30年禁令,恢复英国对中国价值达每年1.2亿英镑的牛羊肉出口;英国石油公司昨天宣布,英国石油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署为期20年的118亿英镑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荷兰皇家壳牌也宣布了和中国国有能源巨头中海油达成全球联盟;中国民生投资公司将在伦敦设立欧洲总部,在伦敦的投资金额将高达15亿美元,占其总资本80亿美元近18%;中国欧擎金融投资公司宣布向英国中小企业投资1.5亿英镑。

  另外,为了对李克强访英示好,英国政府在李克强到访英国的第一天便送上“大礼”:放宽对中国游客和商务人士赴英签证限制。英国内政大臣特芮莎·梅(Teresa May)在6月16日时宣布一项进一步简化中国公民申请英国签证的测试性政策,即在部分中国旅行社开始施行英国和申根同一申请表格。

  之前还有消息称,今年8月起,中国公民申请英国签证可在24小时内完成。近年来,由于英国签证的繁复手续以及不能与申根国家通行的事实,引起了英国商界及旅游业人士极大的不满,简化签证的呼声此起彼伏,但实际放宽和简化的措施却迟迟未能推出。

  李克强总理的欧洲之行带来了中国和英国石油巨头的超级能源大单。

  中海油与英国石油(BP)在北京时间周二晚间签署了一份长期对华供应液化天然气(LNG)的协议,协议金额达到200亿美元。此外,壳牌也与中海油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近年来中国能源需求强劲,同时扩大对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进口天然气逐年大幅攀升。中海油以及中石油两家公司主导了中国天然气水陆两线进口:中石油主导了陆地管道进口;在海上,则是中海油称雄。

  超级大单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介绍,本月16~21日李克强总理访英期间,双方将签署40多个政府间协议和商业协议,涉及能源、投资、文教、高科技、金融等诸多领域,总金额300多亿美元,为历年之最。

  其中,能源、高铁问题被认为是核心议题,市场也对于双方在此方面的合作充满期待。昨日,首先传来消息的是中海油与BP的LNG大单。

  这份订单的期限为20年。不过,截至昨日晚间9点记者发稿时,双方仍未公布金额。不过路透社援引BP首席执行官Bob Dudley在一个莫斯科会议上的表态说,该交易的总金额可能在200亿美元左右。

  卓创资讯分析师王晓坤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双方协议签署以后,中海油在LNG市场的话语权将会增强。中海油在国内的气源比较少,主要来源于煤层气,因此近年来加大了海外找气的力度。中国的进口气主要来源于卡塔尔、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尼、尼日利亚、也门等国家。

  安迅思息旺能源天然气资深分析师钱莉也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陆上天然气资源大部分属于中石油,上游资源获取是中海油长期想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而中海油与海外气源供应商的合作加强了其资源供应能力,从而将强化中海油在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发展地位,增加其竞争优势。

  中海油和BP、壳牌的“联姻”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13年7月,中海油与BP就南海珠江口盆地一深水区块签订石油合同,此前,中海油下属合资公司还有过收购英国石油公司(BP)阿根廷资产的计划,但遗憾的是,最终交易没有完成。而中海油与壳牌也曾经在惠州炼化项目、南海莺歌海项目上展开合作。

  水陆双线出击

  目前,广泛推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已经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但是,我国天然气资源相对贫乏,我国人均天然气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同时,有研究显示,我国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631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不超过32年。

  作为能源消费大国,中国煤气油的对外依存度都在快速增长。2013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煤炭进口依存度上升至8.13%,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7%,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30%。

  具体到天然气上,从2006年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以来,2007年至2013年的7年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从40亿立方米增加到530亿立方米,增长了12倍。三大石油公司是这场快速增长的交易的大买家。

  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文要求三大油企多渠道增加天然气进口,随后财政部又调整进口天然气税收政策。利好政策刺激下,三大油企加速天然气全产业链布局,在上游加紧争夺海外气源。

  但三家的进口路径侧重不同,也促进了我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的战略布局。卓创资讯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进口LNG中,中海油占到了67%的份额,中石油占到32%,剩余的1%为广东九丰集团进口。

  近年来,中海油在海外液化天然气交易中动作频频。2006年时,与印尼签署合同,从2009年开始每年供应液化天然气,该项目也是由BP在经营。2008年时,与卡塔尔签署合同,计划在未来25年内每年从卡塔尔进口200万吨液化天然气。2009年,与英国天然气集团签署协议,计划未来20年每年从英国天然气集团采购360万吨液化天然气。

  一方面是中海油发力LNG,另一方面,陆上进口的管道天然气则由中石油掌握。除了拥有从中亚等地进口管道天然气的资源,今年5月21日,中石油和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签署了为期30年的天然气购销大单,总价值达4000亿美元。

  求解进口天然气亏损

  路透社援引Bob Dudley的表态称:BP与中海油这份“供应协议为期20年。成交价格对双方都是合理的。这成为了中英双方贸易的良好桥梁”。此前BP已经通过印尼向中海油供应LNG。

  王晓坤表示,去年我国进口LNG的到岸均价为2.5元/立方米。

  进口天然气面临亏损局面。

  2010年至2012年间,我国进口天然气价格上涨了68.6%,国内售价和进口成本倒挂现象日益严重,中石油、中海油等这些天然气的主要进口企业已经连年喊亏。中石油的财报显示,2011~2013年间,进口天然气销售已经亏损达到1051亿。其中,2013年,进口中亚天然气亏损282亿元,进口LNG亏损202亿元。而中海油从印尼进口的LNG去年也涨价70%。

  钱莉表示,中海油签署的进口LNG协议价格差异较大,来自卡塔尔的LNG采购成本依然很高;现货方面,自2014年初以来,国际LNG现货价格持续走跌,7月上旬中国到岸估价跌至12.550美元/百万英热,在国内LNG市场价格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国际低价LNG现货将使得海外天然气具备进一步降价竞争的可能性。

 
关键词: 财经

如果您认为此信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将相关资质证明和您的权利要求发送至 info@chinainout.com , 中国进出口网工作人员会尽快回复处理!本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本站资讯,请注明出处。

 
[ 全球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全球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B2-20030028-28
HomeSite | Payment | About Us | Contact | Agreement | Copyright | Sitemap | Spread | Guestbook | RSS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