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从一个较低的基数开始发展,”雇主组织——英国工商业联合会(CBI)总干事约翰•克里德兰(John Cridland)表示。“潜力巨大——我们只是需要加大推销力度。”
他补充说,中国人已经领略了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汽车、博柏利(Burberry)风衣、阿黛尔(Adele)的歌声以及英国建筑师的作品。“我敢肯定的是,随着中国进一步放开,他们也将希望得到英国的保险、金融和专业服务。”
英国对中国的商品出口在过去四年里几乎翻了一番,但其在中国进口市场所占份额虽有小幅上升,却仍略低于1%。去年英国对华出口价值101亿美元,而德国和法国的对华出口分别达到734亿美元和190亿美元。
英国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它销售相对较少的资本货物和原料,而中国一直在大量进口此类产品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机械和电子产品在英国对华出口中仅占19%;服务占四分之一以上。
瑞银(UBS)高级独立经济顾问乔治•马格纳斯(George Magnus)指出,汽车是英国对华出口中的一大亮点。但他表示,法国和意大利能够提供更为广泛的产品,从飞机和电子产品,到葡萄酒和香槟。
“他们在中国增长模式注重的那些产品上销售得更好——至少迄今而言是如此,”他表示。
但他表示,随着中国经济趋于成熟,在再平衡过程中减轻原料和投资商品的比重,英国在商业和金融服务方面的专长应会成为一项关键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认为我们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能够超越除德国以外的欧洲国家。”
商界领袖赞赏联合政府在海外促进英国贸易的努力,包括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去年亲率史上最大的贸易代表团访问中国。
不过,卡梅伦2012年会晤达赖喇嘛(Dalai Lama)后持续18个月的中英关系冻结不可能有帮助,而涉及英国医药公司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简称GSK)在华业务的腐败丑闻也突显了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危险。
但英国企业似乎急于抓住机遇。拥有650个企业会员——从英国石油(BP)和壳牌(Shell),到剑桥包(The Cambridge Satchel Company)等较小公司——的英中贸易协会(China-Britain Business Council),已将提供给抵达北京的英国企业的办公桌数量增加了50%。
“会有竞争,但凭借过去几年完成的所有工作,我认为我们将真正开始获益,”专业服务公司安永(EY)大中国区商业服务主管布里奇特•沃尔什(Bridget Walsh)表示。
英国商会(British Chambers of Commerce)执行政策总监亚当•马歇尔(Adam Marshall)表示,官方对较小企业的支持必须持之以恒,还有必要构建商界交流网络,让新的出口企业得益于其他人的经验。
他补充说,英镑走强可能给一些出口商带来困难,即便多数英国企业以质量(而不是价格)取胜。他表示,这是将英镑利率保持在低位的一个论据。
过去两年的一些收购交易突显了中国对英国品牌的口味,如中国光明食品(Bright Food)收购谷类早餐生产商维他麦(Weetabix)的控股股权,以及大连万达(Dalian Wanda)收购游艇制造商圣汐(Sunsee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