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球资讯 » 行业资讯 » 通讯 » 正文

韩国运营商借力O2O应对OTT挑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C114  作者:张海龙  浏览次数:493
核心提示:韩国运营商借力O2O应对OTT挑战

    在中国运营商遭遇到微信冲击时,近邻韩国的电信运营商也正受到Line的冲击,日子同样变得不好过了起来。对于OTT,韩国运营商也在手忙脚乱中寻找着新的机会,除了推出类似的OTT应用外,他们把焦点定在了O2O上。

  打不过OTT只能寄希望于O2O

  OTT与运营商的关系可谓是爱恨交织。这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此前对待微信的态度上就可看出。如此前,中国移动由于2G信令网承载不了微信过多的信令而令移动对微信不满,而联通、电信则欢迎微信到来。而中移动推出4G后,这种对微信的不满则消失了。

  但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流量的成倍增长并没有带来收入的相应增长。这不仅出现在中国,即使在4G网络商用最早的日韩,运营商应对OTT应用上仍然显得十分乏力。据Ovum亚太区研究首席分析师Charles Moon介绍,像中国的微信一样,在韩国Line,Kako也成为了最受用户欢迎的OTT应用。目前,Line作为韩国独资的OTT时通讯平台,也成为了日本的领先应用,日本也成为了他们的大部分用户和收入来源。

  运营商在应对Line时也推出了自有的OTT应用以寻求突破,但韩国运营商的OTT用户也并不买账。为此,他们正在别的方面寻求突破。目前, O2O正被韩国运营商看做是自己新的机遇。但OTT厂商也注意到了O2O的机遇,虽然,Kako还没有相关的布局,但Line已经注意到了O2O应用,并推出了LINE Shop and LINE@ and LINE Corporate Accounts等。这对运营商O2O同样带来了挑战。

  O2O即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

  以SKT为代表的韩国电信运营商,正在大力推动自己线上线下业务的整合,通过自己成立子公司或是收购、兼并别的公司来进入到不同行业当中,再通过与自身电信业务整合来增加自己的盈利点。如移动支付、LBS等,Charles Moon介绍。

  后付费:高流量对应高语音

  虽然受到OTT应用冲击,但韩国运营商仍旧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APRU值。究其原因则是,韩国运营商采用了后付费模式,通信资费体系中硬性规定了若使用较多流量则必须匹配大的语音包。相较于数据流量、语音无疑是运营商获得高收入的最佳方式。韩国运营商正是靠着这种策略才保持了其营收的相对稳定,Charles Moon表示。  

OVUM分析师点评:韩国运营商借力O2O应对OTT挑战ta-bd-imgshare-binded="1" />

Charles Moon

  但这一策略对于中国运营商来说显然是不能模仿的,中国运营商的资费通常采取预付费模式,而套餐中如果语音、流量总价过高,将会引起用户的不满。这就像此前,中移动4G套餐价格高被网友吐槽,最终不得不降价一样。

  虽然,日前,中国移动总裁李跃表示, 4G用户的APRU已是普通用户平均值的3倍,4G用户的DOU(平均每月每户数据流量)是普通用户的10倍。4G网络投入商用不到半年,已经分担了所有移动网络数据流量的10%。但这仍然难以掩饰中国移动利润下滑的趋势。

  据中国移动发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运营收入为15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净利润为25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4%,净利润率保持在16.3%。此外,受OTT类产品冲击,2014年首季度总通话分钟数比上年同期仅增长0.6%。无线上网业务流量方面,首季度同比增长48.1%,其中数据流量同比增长83.8%。

  对于中国运营商来说,其在4G时代,如何保持住自己利润增长的能力需要不断思考,而国际经验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市场。这种情况更需要运营商去全面的分析市场变化。把网建好就可实现用户、收入大幅增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如果您认为此信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将相关资质证明和您的权利要求发送至 info@chinainout.com , 中国进出口网工作人员会尽快回复处理!本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本站资讯,请注明出处。

 
[ 全球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全球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B2-20030028-28
HomeSite | Payment | About Us | Contact | Agreement | Copyright | Sitemap | Spread | Guestbook | RSS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