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童装厂从5台缝纫机起家,高峰时期有300多名员工,七成生产工人、三成销售人员和设计师,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我们现在变成‘三七开’啦”,30岁出头的董事长马伟忠高兴地说:“现在搞生产的只剩70多名跟了公司多年的熟练工,七成员工是设计师、网络销售员。” “三七开”给布衣草人带来新的成绩单:公司专注于设计研发和网络销售,而将生产外包,目前年营业额超亿元,毛利率达25%,不仅传统制造业面临的资金链、用工荒等问题迎刃而解,利润率也极大超过传统制造业。 企业乐于转型的背后,是政府强有力的公共平台支撑。自2012年以来,“童装之乡”浙江织里镇党委政府结合省里“四换三名”工程的推进,实施童装设计中心、质检中心和电子商务孵化中心三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累计投资近5000万元。 “经过30多年市场经济发展,我国已跨越了以制造为核心、由生产决定消费的阶段。现在,设计和销售就是产业‘微笑曲线’的两端,而制造只是中间环节。织里已明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织里童装科技创新中心主任潘新林说。 从“七三开”向“三七开”转型在织里童装企业中渐成共识。“我这栋楼以前是典型的‘三合一’,去年把生产搬到外面,留出来的空间改成了设计师工作室和展示厅,让设计师在更有艺术感的空间里工作。”曾做过油漆工的多啦啦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水龙甚至自己动手,把楼梯都漆上各种艺术图案。 “今后我们的钱要从这里赚。”陈水龙用手指了指脑袋,坚定地说。 两年多来,织里童装产业集群发展的“成绩单”相当亮眼:目前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5家,5000万以上企业46家,2013年童装线上交易额达30亿元。而三年前,当地只有一家童装企业产值过亿,万家童装企业利税,尚不如2家非童装行业龙头企业之和。 “不管新老居民,大家仍然从内心希望织里发展、稳定、繁荣。”湖州市委书记马以说,“因此我们的决策还是坚持从改革发展中赢取红利,努力往微笑两端走而不是停留在低点。” 两年多来,当地着力破解社会综治、产业转型和城市发展三大难题,以“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民意引领服务、用创新提升民富”,使织里呈现出“由乱到治”、转型升级的“微笑曲线”向上扬的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