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球资讯 » 行业资讯 » 服装 » 正文

明天我们穿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浏览次数:665
核心提示: 棉花新旧政策交替期,国内外棉花价格差距有望缩小,棉纺产业却再次陷入窘境。

  纯棉,中国大众最喜欢的服装面料。然而,在过去3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时代里,尽管政府不断托市,棉花仍遭遇了种植面积与品质急转直下的尴尬,也导致棉纺业亏损面不断扩大。今年9月,在千呼万唤中,中国棉花市场正式进入后收储时代。

  又是困难的一年

  取消收储是众望所归,但政策调整交替期市场观望情绪浓烈

  “目前,除鲁泰等极少数顶尖企业外,棉纺企业都不赚钱,要么就是用副业在贴钱搞棉纺。”华芳集团副总裁肖景尧感慨,国内棉纺行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艰难处境。

  中国棉纺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棉纺织企业订单不足,春节假期明显长于往年。即便在“大棉仓”新疆,低支棉纱也几乎全面停产。

  棉纺业不振与近三年的棉花政策紧密相关。2011年9月,为应对暴跌的棉价,我国建立了棉花临时收储制度,稳定市场的效果当即显现。此后,临时收储制度一直将我国棉价托至每吨20400元。与此同时,国际棉价却持续下跌,国内外棉价差一度高达4000元。

  由于我国棉花采购实施进口配额制,纺织企业无法自由利用国际市场平抑成本,高棉价差使中国棉纺业,特别是纺纱业丧失了国际竞争力,200万吨的用棉缺口依靠进口棉纱来弥补。“这意味着全国1000万锭的棉车关停,相当于全国8%的纺织产能在不公平竞争中被闲置。政策导致的不公平,使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可以轻松利用棉价差,替代我们的产能。”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文英说。

  在行业强烈的呼吁下,今年2月,国家宣布持续3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将于9月终止,并于下半年在新疆试行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即棉农直补政策。4月,储备棉起拍价就下调至17250元/吨,并配搭棉花进口配额。政策宣布至今,国内外棉价差已开始小幅收窄,国内外棉纺业的原料成本起点有望更加接近。

  然而,由于现在处于新旧棉花政策的交替期,棉花新政策的配套细则仍未落地,市场观望预期强烈。根据中棉行协跟踪企业数据显示,1—4月,棉纺企业平均开工率同比下滑,下游企业订单极为谨慎,棉纱、棉布价格持续下行,棉纱、棉布产量分别同比减少1.4%、6.0%。企业产成品库存压力较大,且库存因棉价下跌而大幅贬值,整体形势明显不如去年同期。

  “政府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是认真听取了企业的呼声。不过,各种配套细则迟迟不落地,棉价可能会暴跌,紧跟着纱线、棉布都会狂跌,库存每天在贬值,企业依然遭受重大打击。今年又将是困难的一年。”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宋江的感慨,后收储时代棉花政策的不连续性使市场观望情绪越来越浓烈。

  悬而未决的放储方案

  储备棉的投放与棉花质量的提高是两道难关

  取消棉花收储本是众望所归,但后收储时代,悬而未决的放储方案却成了企业家们头顶上“不知何时会崩溃的堰塞湖”。

  据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高芳介绍,三年棉花收储总量超过1600万吨,占全国棉产量的80%。目前国库中的储备棉仍有约1200万吨,而历史上储备棉库存最高的1984年,也仅库存400多万吨。此外,我国每年还要新产棉花约600万吨。“以我国纺织业每年最多消化棉花400万吨来算,也要三年才能把国库的棉花基本消化完。在这3年里面,储备棉仍以政府定价,因此其以何种价格、何种方案投放市场,仍然会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说。

  “1200万吨的国储棉在我们仓库里,就像老虎等着放出来一样!”中华棉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石金凯认为,如何综合考虑各方因素采取一整套措施放储是道难题。“如果处理不好,后储备时代阵痛期可能会比三年更长。”

  不过业界也认为,后收储时代的棉花新政,即在新疆试行的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也被称为棉农直补),将有助于棉纺行业走出原料危机。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就是取消收储,棉花生产者按市场价出售棉花,市场价低于目标价时,国家将综合各种因素进行补贴。

  一方面,新政策将直接决定棉花种植面积的稳定。过去三年,尽管临时收储政策保持了棉价的稳定上涨,但棉花种植面积仍连年缩减,今年又比去年缩减了12.6%。“这意味着过去的收储政策并没有真正惠农,没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改为棉农直补,与国际经验一致,也更符合产业发展规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杨世滨说。

  另一方面,新政策也有助于扭转目前棉花质量每况愈下的局面。山东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红霞等不少企业家反映,现在国储棉里都是三四五级混搭,还有头发丝、塑料丝等三丝杂质。“用这样的棉花生产,纺织品的质量根本没法控制,更别提转型升级。”张红霞说,“对于高纱支企业,买来国储棉只能当库存。”

  “现在国储棉的质量,不能说一塌糊涂,但绝对值得担忧。国棉在国际上没有一点竞争力。”杨世滨介绍,目前棉花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是缺位的。棉花临时收储后,收购加工环节的质量控制也在淡化,因为国家收储相较于纺织企业直接采购,把关不严,造成了原料端“重量不重质”。而实施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后,棉农和轧花厂必须把棉花卖出,国家才补差价,这有望使棉花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受重视。

  不过高芳表示,在新疆试行的棉花目标价格改革配套政策仍待完善。这个由“价补合一”改为“价补分离”的棉花新政策,实际操作起来并不简单。目标价格如何检测,价格暴跌时如何托底,以及非试点地区的棉农如何扶持,都需谨慎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是阶段性的政策被迫长期化,应急性的政策被迫机制化,使得国家成为商家,政策替代了市场。新的棉花政策应避免重蹈覆辙。”

  把玉米秆、竹子穿到身上

  破解原料困局还靠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替代性纤维产业化是出路

  在棉花新政细则仍未落地、市场仍不明朗的情况下,棉纺企业如何破解原料困境呢?

  “尽管短期内市场会很复杂,但长远看,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是行业利好,企业还是要靠自身转型升级来克服政策交替期的困难。棉价差那么高的时候,我们都挺过来了,现在也应该坚定信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说。

  加快替代性原料的开发及产业化,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四川宜宾丝丽雅集团总裁助理李雪梅介绍,粘胶纤维,即再生纤维素纤维,主要来源于竹、麻、玉米等原材料,不仅绿色环保,在功能性、经济性上与棉花最接近,成品面料的平整度与悬垂性还可以高于棉纤维,是目前行业攻关的主要方向。

  “由于技术进步,我们的粘胶纤维生产线的产量从1万吨增加到10万吨,使原来高于棉花每吨300元的成本降到比棉花还低500元,销量很好。”李雪梅介绍,丝丽雅过去每年的用棉量都在1000万吨以上,目前只有六七百万吨,而粘胶纤维产量却从2010年的150万吨增加到现在的320万吨。不仅是丝丽雅,这两年纺织业的粘胶纤维产能以每年10%的速度在增长,几乎所有棉纺厂都在逐步缩减棉纺生产线,完善原料与产品结构。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杰也认为,将植物纤维素、半纤维素变成高科技纺织原料是未来趋势,恒天目前正在研究的“玉米秆纤维”,可以产出纤维2000多万吨,相当于目前中国纤维消费量的一半。“利用相同的溶剂法,还能有效利用竹子、麦草等作物。技术突破不仅能破解原料难题,还能带动一个两万亿元的新市场,引领纺织业发展进入一片新天地。”张杰也承认,技术成熟到产业化还需要很长一段距离,这其中的创新投入可能会高达10亿元,甚至20亿元,恐怕还需要有相关配套政策来引导与扶持。

  此外,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也被认为是破解原料困境的一条路。我国每年在生产和消费环节产生2000万吨左右废旧纺织品,再利用率不到14%。据测算,如果我国废旧纺织品全得到回收利用,年可提供天然纤维600万吨,相当于减少耕地占用2000万亩,占全年棉花耕种面积的30%。“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应立足于废旧纤维制品的资源化,加强突破纤维再生利用关键技术与装配配套,形成经济可行、生态安全的制造能力,才能真正发挥缓解原料短缺矛盾的重要作用。”高勇说。

 

如果您认为此信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将相关资质证明和您的权利要求发送至 info@chinainout.com , 中国进出口网工作人员会尽快回复处理!本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本站资讯,请注明出处。

 
[ 全球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全球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B2-20030028-28
HomeSite | Payment | About Us | Contact | Agreement | Copyright | Sitemap | Spread | Guestbook | RSS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