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核心商圈
位于北京通州西门运动休闲城中的班尼路专柜显得有些冷清,三位中年人在店内试穿十字拖鞋——这并不是班尼路的核心品类。在夏季,它的核心品类,应该是占据店面95%以上区域的t恤和短裤。然而,这些色彩鲜艳的基本款服装,直至9点半商场打烊,也鲜有人问津。事实上,这些t恤并不昂贵,2件质量不错的新品只需要129.9元。而与之相隔不过5公里的通州阳光新生活广场一层的优衣库店中,却还有不少人正在高高的货架前挑选衣服。这个偌大的门店占据了商场入口处最显要的位置,而它的营业面积,也是周边时尚休闲品牌店铺的3倍以上。班尼路北京分公司拓展部一位专员告诉笔者,班尼路目前在北京总共有190多家店,今年新开的20多家店,大多分布于平谷、怀柔等郊区,“和快时尚品牌相比,其原有的价格优势正在消失,另外还要面对来自电商的冲击”。
同属大众休闲品牌的森马、真维斯、佐丹奴已经被国际快时尚品牌赶出了年轻消费者的心灵被无情抛弃。近日也有媒体曝出由广东中山沙溪镇服装龙头企业柏仙多格制衣贸易有限公司已人去楼空、货物人间蒸发,而其引起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正在发酵——近200家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供货商、代工企业深受其累,八成或因此破产倒闭。相比这些休闲品牌的节节败退,优衣库、zara、h&m等则在大肆扩张并不断进行渠道下沉布局二三线城市。随着商业地产的不断开发和新型购物中心的兴起,这些快时尚品牌成为这些购物中心的标配。
优衣库领头打败“班尼路们”
作为德永佳自有品牌中规模最大的班尼路,业绩已经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而作为其纺织业务的代工优衣库的订单却在持续增长。据德永佳的财报,由于来自日本优衣库的订单增加,德永佳的管理层有信心令纺织业务的收入贡献从2014年的6%~7%提升至2015年的8%。遗憾的是,虽然分属两个不同阵营的优衣库和班尼路都交织在了德永佳的身上,但显然德永佳并没从自己为优衣库代工中学到什么对自有品牌班尼路有益的东西。在旗下班尼路、生活几何等零售品牌的“此消”和优衣库纺织代工的“彼长”间,德永佳的管理层已经倾向于在给公司带来稳定利润和股价攀升中选择后者。实际上,优衣库在2002年进入中国之初,因为依据其在日本的成功经验定位成大众休闲品牌,曾经被当时如日中天的班尼路和佐丹奴打得落花流水,2005年甚至在北京市场出现持续亏损,关门大吉。但是经过两年多的调整,重新定位消费人群为白领的优衣库又重新杀回,并于2008年和2009年在中国市场上大肆扩张。因为搭上快时尚品牌zara和h&m进入中国的顺风车,优衣库终于摆脱了班尼路等中低端品牌的纠缠。
粗放的经营模式埋下没落伏笔
纵观如今日渐式微的老牌休闲品牌,无论从品牌定位还是发展轨迹都显示出惊人的相似性。其母体公司大多都是经营面料、纺织、服装的制造和贸易公司,而这些品牌的诞生都集中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经历了黄金十年的大规模扩张时期,并在21世纪初达到商业顶峰。而普遍存在于这些品牌身上的共同特征,如粗放的经营模式带来的管理方式的封闭,企业架构的陈旧老化,品牌构建的乏力都为如今的没落埋下了伏笔。“这些品牌所在的公司最关注的是自己的盈利能力,扩张规模,把开店卖服装仅仅当作一个赚钱的生意,并没有考虑自身企业的运营管理,这种粗放型的成长模式在当前经济环境低迷、供需模式早已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肯定是行不通的。” 杨大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