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种种迹象表明,在废旧衣物巨大浪费的背后,却是近年来我国纺织业一直饱受原料供应紧张困扰的尴尬现状。据了解,作为纤维消费大国,我国每年在生产和消费环节产生的废旧纺织品近2000万吨,再利用率约10%,而纺织原材料的进口量却高达65%以上。
当前,在我国大力提倡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让废旧纺织品回收渠道“阳光化”,并通过建立完整的加工销售产业链让其物尽其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日前,针对山东本地的旧衣物回收加工行业现状,经济导报记者进行了一番探访。
隐形的巨大浪费
27日,济阳县天成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十几名女工正在一间并不宽敞的屋子里分拣从各地运送过来的废旧衣物,不同面料和颜色的衣物分别被装入不同的塑料箱内等待分解。
“先经过人工筛选,确定不同面料和颜色的废旧衣服分别有什么用途。比如成色好一点的可以作为成衣出口到国外,成色较差的可以经过纤维分解机(俗称‘开花机’),提取腈纶、涤纶、氨纶等材料中的纺织纤维,最终可以卖到纺织厂和化工厂,分别用来制作公路毡子、大棚棉被甚至是纯度极高的石油添加剂。”济阳天成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经理高世明告诉导报记者。
采访过程中,导报记者恰好遇到有工人开车将一批废旧衣物运回公司。高世明表示,公司平均一天可以接收10吨左右的废旧纺织品,一般按照600元一吨的价格到回收商贩那里收取。用他的话来讲,周边的商贩攒够了5吨旧衣服,一个电话打来他就会马上派人带着钱去收。
即便是这样,由于固定的回收渠道有限,社区又没有配备专门的废旧衣物回收箱,公司一直处于“吃不饱”的状态,亟待扩大回收范围。
一边是“吃不饱”的回收公司,一边却是旧衣服处理无门的无数家庭。据了解,我国每年回收纤维不足原料的10%,仅仅在上海、广州有一些回收旧衣的尝试,废旧纺织品成了放错位置的资源被白白浪费。
有数据测算,若按照一件衣物平均寿命3至4年计算,我国平均每年每人在购置5至10件新衣物的基础上,遗弃3至5件旧衣物,到“十二五”末,我国废旧纺织品累计产生量将达到1亿吨,其中,化纤类为7000万吨,天然纤维类为3000万吨。如果不能进行再利用,不仅是对环境的威胁,更是一种隐形的巨大浪费。
纺织企业“不买账”
“如果将废旧纺织品全部回收利用,每年可提供的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相当于节约近三分之一的棉花种植面积。”27日,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废旧纺织品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唐艳菊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吨旧衣服经回收利用,大约可转化成一吨分色棉纱,或者直接生成近一吨的无纺布。
根据现有工艺水平,纺一吨棉纱平均耗电约2200千瓦时,这还不包括棉纱生产过程脱脂、染色、上浆、漂洗、烘干等几十道生产工序消耗的能源、化工原料及污水处理投资。若再算上产业链上游棉花种植环节涉及到的农药、灌溉等,无疑将是一笔巨大开支。
然而,在巨大的经济和环境利益面前,山东省内的纺织企业却对废旧衣物再利用并不买账。山东省纺织学会副理事长韩克秀向导报记者证实,目前山东省内尚没有利用废旧纺织品生产再生衣料的纺织企业,对于每年浪费的旧衣物也没有具体统计数字。
“一方面,旧衣服的种类千差万别,在现有并不成熟的工艺水平下不一定能真正达到回收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回收渠道单一,回收成本也是阻碍废旧衣物再利用的瓶颈因素。”济南鲁连纺织品有限公司经理曲延国坦言,即便废旧衣物含有可提取的纺织纤维,但在目前国内对废旧衣物回收没有具体标准的前提下,由于其涉及人体健康这一敏感领域,纺织企业一般不会轻易涉足衣料再生业务。
中国旧衣服网创始人方晓东表示,国内企业更倾向于将旧衣服出口到国外,而不是让旧衣服流入再生加工链条。因为相比旧衣服回收再利用,成衣直接出口的利润更高。从在其网站交易的旧衣数量来看,90%以上的旧衣服被回收流入到非洲、东南亚等地区的二手市场,这些地区旧衣市场庞大,一些国家80%以上的百姓都穿着来自中国的旧衣服。
“灰色行业”期待阳光化
不仅是纺织企业不买账,采访过程中,省内为数不多的旧衣服回收公司也都直言不希望接受采访。在他们看
来,旧衣服回收行业由于缺乏国家具体政策支持,不能大张旗鼓地进行,只能在“地下”暗中流转,是名副其实的“灰色行业”。
高世明无奈地表示,尚且不说扶持政策,由于工商部门对于旧衣回收行业没有明文规定,导致公司至今无法办理相关营业执照。鉴于是无照回收,公司不得不接受当地工商执法部门的罚款处罚。
根据最新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除废旧金属、塑料、造纸原料外,旧衣服并不在规定的“再生资源”之列,其流转交易属于管理的真空地带。但由于涉及人体卫生健康,各地工商等有关部门对旧衣服流通有着较为严格的监管和处罚,这也给旧衣回收行业蒙上了一层灰色。
方晓东表示,根据法律规定,包括废旧衣物在内的“洋垃圾”是明令禁止进口的,但对国内二手衣物的回收并没有禁止流转交易的具体规定。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质量完好的旧衣服进入二手市场是优先的。
废旧衣物有需求、有市场、有产业链,却没有相关法规和完善的管理,这让国内旧衣服的重生之路变得困难重重。
唐艳菊表示,总体来看,我国对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相关研究较为滞后,一方面是企业加工技术水平有限,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加工后的使用率低,人们对再生衣料的认可程度不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国内缺乏回收的相关管理规范。只有让旧衣回收行业阳光化、规范化,才能促进这一灰色产业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真正让废旧纺织品发挥循环经济的效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建议说,首先,要加快推动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废旧纤维制品回收系统和相关标准制度,进一步完善回收废旧纺织品的渠道;其次,要突破纤维再生利用关键技术,加强装备配套,真正发挥其缓解原料短缺矛盾的重要作用;此外,要鼓励纺织企业开展回收工作,逐渐扩大废旧原料在纺织品再生产中的比重,加强回收提炼技术研发,增加回收利用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