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气温攀升,北京城区日供水量逐渐上升。北京市自来水集团预测,今夏城区日供水量将达到310万立方米至315万立方米,接近318万立方米的日供水能力极限。北京市水务部门呼吁,社会各界应共同节约用水。
记者日前从北京市农业局获悉,首都力争到2020年,农业用水从2013年7亿立方米左右减少到5亿立方米左右。
2亿立方米是一个什么概念?相当于南水北调北京年均受水量的1/5。按北京市目前人均每年40立方米的用水量计算,相当于500万人一年的用水量。如此大的数量,如何才能省下来?
农业节水潜力有多大
水资源一直是首都可持续发展的短板。“目前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为100立方米左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20,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80,远低于国际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刘斌介绍。
北京农业必须走节水之路。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0,北京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40%。2000年,北京农业用水高达16.5亿立方米。到了2013年,已降至9.1亿立方米。
节水究竟还有多大潜力?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克武认为,虽然北京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9,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一些国家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已经达到0.8以上。以色列粮食作物水分生产效率高达每立方米2.32公斤,而北京仅为每立方米1.53公斤。
北京市农业局局长吴宝新介绍,“2013年,9.1亿立方米农业用水总量包括了1.77亿立方米的再生水,农业新水用量实际为7.3亿立方米左右。我们力争到2020年将这一数字减少到5.3亿立方米,比2013年少用2亿立方米水。”
现阶段节水难点在哪儿
王克武认为,北京节水农业发展到今天,在管理机制、经营模式适应性和农业节水社会化服务三个方面仍面临着“瓶颈”。
目前,北京市农业用水基本上只交电费,农户节水后不能获得任何形式的奖励,影响了节水的积极性。因此,应全面建立农业用水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实现用水精确计量、定额控制、节约奖励、超额收费。
北京农业的经营模式以“一家一户”为主,这种方式导致地块的零散化、破碎化,不适于喷灌、微灌等节水设施大面积推广应用。“就拿份额较重的蔬菜来说,至今仍有60%以上土地面积是分散经营。”这需要推行土地流转,鼓励规模化生产经营。
节水设施以政府一次性投资建设为主,后期设备维护缺乏资金、人员和技术队伍,“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一直存在,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无人管、没钱修。因此,应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加入农业节水事业。
如何进一步抓好节水
农业节水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北京市将启动实施“2463”农业节水行动——“2”即瞄准2020年农业用水减少2亿立方米的目标,“4”即实施蔬菜产业、 粮经产业、畜牧业、渔业四大高效节水工程,“6”即推广6种节水模式,“3”即采用31项农业节水主推技术。
“这个行动计划覆盖了农业生产中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所有领域,但最重要的还是灌溉方式的变革。”王克武介绍。
近年随着现代化节水设备和高标准节水技术在各区县推广,节水成效十分明显。分布于郊区的40个监测点最新数据显示,从去年10月到今年5月11日,京郊麦区平均降水62.7毫米,只相当于上一年度的一半左右,但今年每亩灌溉用水反而减少了18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