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加强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让广大群众认识物联网,相信智慧农业带来的实惠是当前迫在眉睫的事。农(渔)业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舆论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智慧农业的特点、优势,以及取得的应用成果,多报道一些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取得效益的正面事例,促使大家转变观念,提高对农业物联网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增加紧迫感、责任感,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从而为智慧农业的推广应用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资金是限制智慧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政府财政支持力度还不够,信息化专项经费不足,无论是硬件改善,还是软件开发、平台维护,人员培训,都缺乏资金支持。县农委综合科科长冯仕根表示,政府应加大智慧农业资金投入,将信息化与具体农业产业相结合、与设施化项目建设相结合,争取更多财政资金扶持,以便农业企业有足够的信心开展工作。同时,由政府牵头,农业主管部门不定期组织一些涉及智慧农业的讲座和观摩会,建立一个推动智慧农业健康发展的学习平台,向企业负责人、向种养大户介绍农业信息化领域最新发展成果,让操作物联网设备的员工互相交流,提高实际应用水平。
鼓励企业通过发展智慧农业实现农业转型升级。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越是集约化程度高、对作(动)物精准化种养殖要求严、各项指标需达到出口标准的农业企业,越是愿意引进物联网设备和技术来监控生产过程,而那些集约化程度低、经济效益不高、主要面向本地市场的农业企业考虑到成本问题,不愿加大这方面投入。因此,从企业角度讲,一方面,无论物联网技术是否能为自己带来效益,在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都应该提高重视程度,紧跟现代农业发展潮流;另一方面,企业需根据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发展智慧农业。近几年,人工成本日益见涨、土地资源逐渐稀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渐渐完善,企业应看到智慧农业的优势和长远利益,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节本增效,淘汰落后产能。
加强示范引导,让发展智慧农业成为自觉。海洋与渔业局科技教育科科长杨士杰表示,政府要通过申请项目的方式,将一部分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智慧农业的试点,为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可以结合如东的特色农业产业布局情况和发展前景,合理规划、重点建设一批智能畜禽养殖业、智能水产养殖业、智能温室大棚应用示范区,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及时纳入地方重点项目规划和实施计划,确保项目有效实施开展。“通过试点,实现从政府投入到百姓自愿的转变。”